战国时期,有四位公子名声赫赫,其中最为人知的当属信陵君。他不仅是一个豪杰兆富配资,连汉高祖刘邦都对他十分敬仰。信陵君的名声不仅仅来自他广结门客、礼贤下士的行为,更多的原因是在他两次击败强大的秦国。第一次便是他听从了门下客人侯嬴的建议,偷偷取得了魏王的兵符,率领魏军前去援赵,成功帮助赵国化解了生死存亡的危机。
信陵君拿着兵符,携朱亥一同前往魏国的军营所在地邺城。他要求晋鄙交出兵权,但晋鄙心生疑虑,拒绝交出。朱亥趁机偷袭,将晋鄙杀死,信陵君终于掌握了魏军的指挥权。接着,信陵君整顿军队,带领精简后的魏军直奔邯郸。秦军见到魏军前来,只得撤退,赵国得以存活。赵孝成王和平原君赵胜亲自迎接信陵君,见面后,平原君接过他手中的箭袋,转身为他引路。赵孝成王屡次向信陵君表达谢意,并表示自古以来,没有任何人能与信陵君相提并论,甚至平原君也不敢再与信陵君并列。
展开剩余78%赵国刚刚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,赵王与平原君深知其中的意义,因此他们不惜千言万语表达谢意,以示深恩。而信陵君虽然为赵国的安全感到欣慰,却也清楚,自己窃取魏王的兵符已注定无法再回魏国。于是,他让大军回营,而自己与门下的客人则留在了赵国。
赵孝成王深感信陵君的恩情,打算封赏五座城邑作为报答。信陵君听到后,心里也觉得自己确实应得这份赏赐,渐渐有些居功自傲。就在这时,有门客提醒信陵君,有些事情人可以选择忘记,但有些事情却不能忘。比如他不应该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,而他自己对赵国的恩情,也不该高估其忠诚。门客指出,虽然他窃符救赵,赵国因此得以存活,但对魏国来说,他并不算忠臣。信陵君听后十分羞愧,立即收敛了曾有的骄傲,从此不再自认有功。
不久之后,赵王举办了盛大的宴会,为信陵君封赏。当信陵君到来时,赵王亲自迎接并带领他走到殿堂西侧的台阶。信陵君因心中自责,不敢直视众人兆富配资,而是侧身从东侧的台阶缓缓而下。在宴会中,他不断地对赵国表示歉意,称自己对魏国有所亏欠,对赵国也不算真正的恩德。赵王听后,原本想封赏信陵君五座城邑,但因信陵君的谦卑之辞,最后只封赏给了他鄗地。魏王最终将信陵君的封邑归还,但信陵君依然不打算返回魏国。
信陵君在大梁时,常常听闻天下名士的事迹,并力图与他们会面,甚至希望能够将他们招募为门下高朋。在赵国停留的日子里,他也不放过与魏国时听闻的两位隐士见面的机会,一位藏身赌徒之中,另一位藏身酒楼之内。尽管两人一度回避,但信陵君并未放弃,通过平民身份逐渐与他们接触,最终成功结交成了朋友。
平原君听闻信陵君的交友之举后,感到有些震惊,他对夫人说道:“我一直认为信陵君是举世无双的贤士,没想到他竟与赌徒和酒楼老板结交,真是眼见不如耳闻。”他的夫人将这话转告给信陵君。信陵君听后,心中不免生出一些不快,准备离开赵国。他向姐姐解释道:“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行事公正,深得贤德,所以才背弃魏王去救赵国。可现在我发现,他并非真心交朋友,而是为了一己之私。我当初听闻这两位隐士非常贤能,现在有机会交往,平原君却认为与他们交往不光彩,这让我对他产生了质疑。”
听完信陵君的话,平原君的夫人立即去找平原君,将信陵君的言辞告诉他。平原君深感愧疚,便亲自去向信陵君道歉,并表示挽留。平原君的门客们得知此事后,有一半纷纷投奔信陵君。天下的名士也纷纷赶来,投向信陵君门下。信陵君最后并未离开赵国,而是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年。
此时,秦国终于按捺不住,趁信陵君未在魏国,发起了猛烈的攻势。魏王因此十分焦虑,决定请信陵君回国。然而,信陵君心中仍担心魏王因往事对他心怀怨恨,于是告诫所有门客,不得为魏王的使者传递任何消息,否则一律处死。信陵君的门下客人们大多数都是当年跟随他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,所以他们并未劝信陵君回国。
就在此时,毛公和薛公前来拜见信陵君,劝他:“公子,您在赵国之所以受到如此敬重,声名远播,得益于魏国的存在。而如今秦国频频进攻魏国,局势危急,公子却全无忧虑。如果秦国攻破魏都,摧毁先祖的宗庙,您又如何自处?”信陵君听罢,脸色一变,立即决定返回魏国。见到魏王后,两人久别重逢,皆泪流满面。魏王任命信陵君为上将,负责指挥魏军。
信陵君深知,单凭魏国的力量无法抵挡秦国的强大,因此开始寻求各国的援助。各国得知信陵君为魏国主将后,纷纷派兵支援。最终,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大破秦军,秦将蒙骜仓皇而逃。联军一路攻至函谷关,秦军开始避战,局势一时震动天下。
然而,秦王深知信陵君的威胁,既然战场上无法击败他,便决定从背后动手。秦王通过离间计和假意祝贺的方式,开始在魏国内部挑起疑虑,最终导致魏王收回信陵君的兵权,联军也随之失败。
信陵君深感心灰意冷,从此不再参与朝政,沉迷于酒色。公元前243年,信陵君去世,魏国再未能得到他的一线希望。尽管我不认为联军最终能够攻破函谷关,但这段历史仍让我感到十分遗憾。自古以来兆富配资,才能出众的人总是会招致他人的忌惮,最终往往陷入不幸的结局,因此诸葛亮和刘备才被后世所推崇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